寿山石,因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,是中国传统‘四大印章石’之一。2006年,寿山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寿山石或可用于制作印章,或可雕刻成人物、花鸟、器皿等艺术品。寿山石的史料文字相当匮乏,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价值。当寿山石这个艺术门类与投资挂钩,则出现了另一种局面。
价值回归
“尽管市场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,但是与整体的艺术市场对比,寿山石依然是一个小众收藏。市场中的投资性资金,依然是在需求的引导下逐步增长。”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主任、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叶少波认为,寿山石市场价格的上涨,本质上是价值回归的过程,也是审美价值再发现的过程。
研究、收藏寿山石多年的他,对寿山石有一份难舍的情怀。“彩石之王”的宝石属性固然重要,但在叶少波看来,寿山石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于艺术、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当中。他认为,寿山石雕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得到市场认可,并通过价格体现出来,是对长久以来寿山石雕只注重材质价值的惯性思维的一种“颠覆”。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构必然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如何在寿山石的艺术、文化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索,尚需业界和藏家的共同努力。
“其实不只是寿山石,所有品类的收藏都重在心态,在于能否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境界的升华。物,只是内心世界的延展,而心不能为物所累。”
收藏重在趣味而不是价格,已经不止一位行家有此感叹。精神层次的享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清代篆刻大家邓石如刻过一枚白文印章,印文是“有好都能累此生”,在叶少波看来,“累”字体现了邓石如对自身艺业的痴迷、执着,也是一种无悔的态度。
无论是收藏原石还是经过艺术家雕刻的作品,更多的应该是为了艺术欣赏。但如今,赌石成风却大行其道。艺术与投资挂钩,显然就披上了一层更加神秘、隐晦的外衣。
纯粹的艺术鉴赏虽与赌石相悖,但在很多玩石藏家看来,如果能理性看待其中的艺术性与投资性,何乐而不为。“赌石是宝玉石行业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环节,尤其近年来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,愈发神奇。寿山石的‘赌石’,是考验投资者对于原石的判断能力。比如一块有瑕疵的原石,艺术家可以利用瑕疵进行创作,化腐朽为神奇,使得石材具备深层次的审美价值。既彰显艺术性,投资也有了保障。如果看到瑕疵,仍然坚持裁切完好的部分,那么最终可能一无所获,这就是赌博。投资应该是理性创造价值的过程。”叶少波说。
【想找寿山石雕刻家,近距离与雕刻家进行线下交流,请加入石韵天工石友会QQ群:62449810,欢迎您的到来!】
【更多关于寿山石及其他名石、篆刻的资讯与交流请添加我们的石韵天工微信:sytgysw 新浪微博:石韵天工艺术网 欢迎您的关注】
(石韵天工艺术网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来源:石韵天工艺术网)